由于“不尊重人民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清史项目现已被搁置,对此你有何看法?
- 47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就放个话:如果现在都不能把《清史》修出来,那满遗将永远没有机会掌握对满清的定义权了。
原因非常简单:中国兴,则汉人兴;夷人兴,则满人兴。满遗话语权最高的时候,恰巧也都是欧美最嚣张、国内河殇派,公知最猖獗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竭尽所能诋毁汉人、汉文化、汉历史人物和汉人王朝,尤其是明朝。
发布于 2023-11-06 07:39・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猜猜我是谁 - 22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清人作为唯一躲过清算的历史族群。
作为封建历史上独一份的存在,唯一一个无限作恶都可以享受特权的阶级。
搞了半天,竟然还不满意。
拿着特权,拿着普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钱财,经济,政治,信息共享,社会圈层,做的事情就是为满清歌功颂德。
编辑于 2023-11-07 10:28・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云落升 - 19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和现在修清史某些好奴才比起来
修清史稿的赵尔巽那群人都算的是立场中立,有良心和德行的
论对丑清的热爱
郑孝胥都大喊我不够忠诚
顺便说一句1911的丑清局面是汉人痛恨,普通旗人不满,洋人不管的局面
东北的旗人直接就反了
堪称全民反清大运动
到了现在孝子贤孙居然能有那么多?
TG的宣传部门全毙了得了
编辑于 2023-11-07 07:1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乐善好施马化滕 - 16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浮云他爹的儿子 - 11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真的难绷,咋一堆回答都理解错了
本清史项目最近的成功是《清代国家统一史》
本身的描述是:
本书是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后首批重大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国家统一史”的最终成果。全书从“国家统一”视角展开,在充分吸收清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从时间、空间、制度等不同维度系统阐述了清代国家实现统一,巩固和维护统一的历程;从巩固和维护统一的视角全面论述了清代治理边疆的史实,呈现了清代国家统一的全貌
...
清代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大一统格局,是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的定型时期,正确诠释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身书比大多数人相当的更“团结”更跪舔
本身的主编在2023年七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深刻理解中华文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文章
意思很明确了:
一切为了统一,统一就是一切
就这样还被以受“新清史”影响给毙了
这就是嫌他们舔的不够用力好吗?
别想太多
发布于 2023-11-07 10:40・IP 属地加拿大查看全文>>
贺六浑 - 2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人民史观换个名字叫阶级史观。
但这个是现在根本不敢提的。各种文学作品 历史影视作品都会主动避开 包括主旋律影视作品。
清史的问题就在于,到了近代历史用民族史观来阐述,会造成民族分裂的问题。
而又不敢用阶级史观来进行分析,那样会对现在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更大的问题.
所以还是别编了,以后再说吧。
发布于 2023-11-07 21:35・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田锋 - 1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官方:“过度受到新清史的影响”。
清史项目负责人:“令人震惊,因为负责项目的大多数人整个职业生涯都在激烈攻击新清史”。
官方:“不尊重人民的观点”。
有意思啊。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对话呢?我猜应该是那批指望抬高清朝自己也能水涨船高的清史专家们把清朝描绘成了第二个秦朝,开天辟地的那个秦朝,开的什么天辟的什么地呢?自然不是秦朝那个大一统中国的天,而是比大一统中国更雄伟的大一统中华的天,把吐蕃西域蒙古高原东北雪原首次切实纳入中华的天。这可不就是受新清史影响太严重嘛?但我们的清史专家们又很委屈的表示我们虽然用着新清史的料但目的完全相反啊,他们是要分裂中国而我们是要捏合中国啊,你看我们把大一统中华地位抬的那么高。
哼哼~你知不知道代表人民的新中国才是那个(想当)缔造大一统中华角色的存在?嗯?我看你是有点太不尊重人民了。
要怪也怪我兔,你本身确实就是大一统中华的缔造者,但你没魄力,你心虚,觉得自己根基尚浅,扯虎皮拉大旗借清朝的名头,但你又不想真把这名头给清朝,然后你就去为难一群拿笔杆子的文人。。。。
编辑于 2023-11-05 23:09・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开棺圣手殿英同学 - 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原因估計和新清史沒有直接關係,十有八九是把滿清對漢地、塞外的「捏合」作用放大、太突出「前現代」社會塑造的關鍵節點作用,導致「反清」的政治立場顯得太尷尬。
目前主流的還是做社會經濟史的多,但是做清代社會史研究的心態是不能代入清代政治史的,清代政治最典型的特徵「滿洲優先」是繞不開的,這和社會史的「族群整合」、「社會建構」、「社會轉型」可不是一回事。十八省的區域社會的底色畢竟還是漢文化,清代邊疆研究目前也不是非常主流,雷區敏感點還比較多。搞社會史的心態一旦代入政治史就顯得很詭異。你清那麼「正常」,人民何必動不動拉著「反清復明」的大旗搞事情呢…社會可不等於政治。
斷代史學者常見的毛病,畢竟研究污點出不了好文章、投不了好刊物。再說不寫的「漂亮」點,項目咋申請,經費咋批啊。
怎麼說呢,「正史」說到底還是「政治史」,你說破天它也是政治史。搞那麼多元史觀、社會學/人類學、「去正統敘事」、「動態整合」、「大一統建構」,完全沒必要。
這些東西專門放到「食貨志」、「民族志」、「地理志」、「外國傳」、「刑法志」裡去也就算了,滿篇都是這些玩意的痕跡,不翻車才有鬼。
更別說總會有那種,既想修正史流芳百世,又想把自己的研究塞進去的。
编辑于 2023-11-06 05:56・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落葉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你们想的也太多了哪有那么复杂,这不是说了人民史观?
人民史观是革命史观吗?是也不是。
因为人民俩字,让国师何新,胡玫,二月河还有被他们启发的央视给玩坏了!
这是自从《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以来,把影视剧的清朝皇帝代入周总理,塑造最高统治者勤政爱民形象后的必然结果。
而《雍正王朝》美化雍正,主题歌那句“哪怕千古骂名滚滚来”,正是1998年下岗最厉害的时候,
能把城镇职工比作秀才,把全国大下岗,比作士绅一体当差,这脑子回路不是一般清奇,然而深深得到了上头的心意。
所以这个问题你不如问问,让千万城镇职工下岗,到底是人民性还是什么性,清史专家怎么写能把这件事写出人民性来?
其实问题所在是,在中国古代看来,其实皇帝以下都是人民,人民构成比较复杂,城镇职工也就是秀才是,农民阶层也就是农民也是。
但地主与农民是很显然的剥削关系,而工人与农民即便剪刀差再大,那也只能是分工导致的。
而电视剧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比附,造成的恶果之一是把清朝过于美化,
把雍正这个公认的暴君朝着周总理方向塑造,肉眼可见还模仿周总理吃花生米,写雍正吃晚餐,而当时的总理又是谁呢?
结果胡玫或者说何新这一顿操作,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雍正=当时某总理,这种嫁接逻辑已经深入人心,导演胡玫也成了“人民代表“,是真的全国人大代表,
顺便说一句,胡玫的老公可是希腊粉最看不起的何新啊,依我看这画龙点睛的雍正吃夜宵,骂名滚滚来,其实是何新的杰作。
清史砖家又不是傻子,啥风向,可能不受影响?
再说康熙系列,还有《施琅大将军》《鹿鼎记》,事实也很清楚,2000年的官方一直把康熙当做祖国统一象征,而且还是反腐败的旗帜,
其实民间康熙一直也是反腐英雄,而2000年的时候正是下岗伴生的腐败和反腐高潮,康熙一下子就被拉去反腐了。后来因为台海危机又把康熙变成民族英雄,默许丑化郑成功。
因此在现实政治逻辑里,我国由于现实需要,已经完全实现了清朝认同,清朝本身就是人民性的。
研究清史的已经看到这点,何况满族本来就是这观点。
人民已经等于雍正,那还有啥可说的,清史只能无限吹捧,因为事实上央视就是这么干的。
说白了,就是顺着影视剧吹大发了,清朝在内亚开疆拓土的功绩,被比较公正的评价了,
但可能过于突出封建帝王,也就是捧领导人,把清帝国说成了一个满清皇帝一手之力打下的江山,而不是人民支持下打下的。
这样就是里外不是人了,那满清要是有了人民支持,你把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往哪放?教科书还怎么写?否定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
革命是人民性,清朝也是人民性,还那还革命干啥?
新中国的道统延续的是辛亥革命,那我们在干啥子……
这就好像乔峰,骂了几十年契丹人,结果发现我竟是契丹人一样的荒谬。
而二次革命,联省自治是不是分裂国家?
这还没算黑龙会……
如果从祖国统一角度,最后你会发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成了众望所归…
真以为何新伪史论傻?何新才是实用主义人间清醒。为啥反西方伪史而不是证明二里头夏都?
因为历史学道统是郭沫若这条线的人民史观啊,李学勤这样证明夏朝,打击顾颉刚,这不是掩耳盗铃?古史辨是顾颉刚一个人的?
一个顾颉刚身份普通,那他后面的郭沫若咋办?郭沫若后面的胡适咋办?胡适身后的陈独秀李大钊和整个新文化运动咋办?
这就是道统与现实冲突带来的结果。
你问汉武帝你是楚人吗?汉武帝他也回答不出来啊!他已经代入秦始皇了!
我自己历史本来就有道统的问题,所以干脆出击刨对方的坟……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编辑于 2023-11-06 05:5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叫我民哲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ABVenus - 1 个点赞 👍
清史都能不符合人民史观,只能说加油,让各位答主们支持的人民史观历史学家们编写,祝愿大陆有一天把自己的传统史学搞的连东南亚的汉学都不如。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109 个点赞 👍
这次事件本质上是满清身上遮掩不掉的异族殖民政权气息与救亡图存叙事间的严重不自洽,导致了团结史观的破产。
救亡图存叙事是当代中国社会从过往历史中提取政治合法性,延续文明一致性的主要途径,也因此成为了当代中国政治伦理塑造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基准点,一切政治实践和社会形态都必须以救亡图存为价值尺度进行评估,一种社会存在是否具有政治合法性,取决于它有多符合救亡图存的标准。
说的简单一点,救亡图存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首要政治正确。因为当代中国社会本身就是救亡图存的实践结果,否定救亡图存约等于否定当代中国社会本身。
但是当我们用救亡图存这一价值尺度去衡量满清时会发现一个问题——满清政权几乎是全方位无死角的与救亡图存这一基本价值尺度相悖,甚至可以说满清的存在本身就是救亡图存的最大障碍,满清对救亡图存造成的危害要远远高于侵华列强。
而满清之所以在救亡图存问题上不仅起不到任何正向作用,反而还屡屡成为救亡图存事业的最大阻碍,严重危害了中国社会对救亡图存的探索实践,导致中国社会多次错过重大历史机遇期,深究其根本原因,与该政权娘胎里带出来的异族殖民政权身份是分不开的。
因为该政权属于异族殖民政权,从利益结构的角度来看,该政权与近代其它殖民压迫中国社会的侵华列强实际上属于同一生态位,该政权与其它列强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不同的殖民者之间因分赃不均爆发的内讧,它们在分账问题上有分歧,但在通过继续盘剥压迫中国社会以牟取殖民利益这个上,满清政权与其它侵华列强是保持一致的。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为什么满清政权在向其它侵华列强出卖中国的主权权益时如此的肆无忌惮,如此的大手大脚,因为那本来就不是它们的东西,是它们抢来的,它们把抢来的东西出卖给其它人,实质上属于强盗分赃,强盗分赃不涉及根本利益,你多分一点我少分一点属于账目纠纷,所以完全有得谈,所以没有什么不能卖的,更没有什么卖不起的,本来就是抢来的东西,卖多卖少都是赚,不存在亏的问题,无非赚多赚少而已,把受害人的财产卖了,自己从中分一杯羹,对满清这个异族殖民证券来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满清在出卖国权时的放飞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满清在应对列强侵华时的不作为,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满清在割地赔款时的大手大脚,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海关税务总司,正一品太子太保,英国人赫德是满清的野爹。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才是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最大阻碍,因为满清虽然是殖民掠夺中国的各路列强里最弱小的一个,但它身处殖民掠夺的第一线,在强盗团伙的分工中属于直接经办人和代理人,相当于其他列强的家丁和帮闲,它收益未必最高,但风险一定最大,必须直面中国社会反殖斗争的最前沿,所以满清在阻挠和压制救亡图存时的主观能动性是最强的,做事最积极认真。
毕竟救亡图存运动要是成功了,其它列强大不了收手离场就是了,而满清逃无可逃,根本无路可退,所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满清哪怕在穷途末路之际,依然还能整出10年预备立宪期,皇族内阁,《钦定宪法大纲》和否决汉族官绅要求剪辫子的请愿这些匪夷所思的烂活。
因为他们无路可退,困兽犹斗,所以只能垂死挣扎,寸步不让。
他们在对中国时的态度强硬,寸步不让,和他们对列强时的身段柔软,大手大脚,也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究竟是站在哪一边的,毕竟胳膊肘是不会往外拐的,嘴可以说谎,行为不会。
其它证明满清异族殖民政权的历史证据多如牛毛,不胜枚举,诸如柳条沟政策,满城,禁止通婚,驻各地的将军和文官互相平行的地方权力架构,君合国式的央地关系等等,满清一以贯之的八旗本位政策用钢浇铁铸的事实证明了满清至死是一个异族殖民政权,是侵略,奴役,殖民,盘剥中国社会的诸多异族殖民者的一员,这不是满清用任何中原王朝和汉文化的要素对自身进行点缀,或者满清遗老遗少套用团结叙事的理论去涂脂抹粉所能掩盖的。
正是这一基本历史事实的存在,导致了满清这个政权与救亡图存这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大的政治正确在基本内核上水火不容,一切掩饰和狡辩实际上只起到了越描越黑的作用。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团结史观。
团结史观的本质是现状史观,是稀泥史观,这一史观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明辨是非,揭示真相,探讨事实,而是为了合理化现状,文过饰非,该史观的出现,是既要享受救亡图存带来的政治合法性,又要承接满清的政治遗产,还要以绥靖方式最小化内部矛盾的产物,本质而言是企图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用十个指头去按十一个跳蚤。
但这种既要又要,企图把互不相容的事物搞一锅乱炖的结果,就是矛盾不仅没有消弭,反而还进一步激化了。
因为越是深度汲取救亡图存带来的政治合法性,就越会发现满清及满清的八旗本位政策与救亡图存完全相悖,甚至可以说救亡图存本身就是一个消除满清及满清的所作所为造成的系列后果的过程,但是为了以通三统的方式承接满清的政治遗产,只好强行乱炖一勺烩,炖的越久,救亡图存和满清的异族殖民政权身份的不相容就越公开化,越表面化,于是团结史观无法逻辑自洽,由此破产。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其实不难,首先一条,先意识到既要又要的结果永远一个都捞不到,把这个基本前提记牢,其他问题才有探讨的可能。
其次是如何处理将满清定性为异族殖民政权可能引发的满清非中国论,以及这种论调可能导致的领土争议问题。
这方面,最好的参照案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隔壁,我们可以学一学印度。
满清最好的参照物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而是英属印度时期。
当代印度在处理英属印度时期的观点非常具有可借鉴性,他们把英属印度时期视为当代印度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将英属印度视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客观上统治印度的政权,由此承接了英属印度的乃至英帝国的政治遗产,印度内部甚至有印度比英国更有资格承袭英帝国时期获取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头衔的相关研究和论述,你别笑,人家敢于提前做理论准备,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
而另一方面,印度又将英属印度明确定性为殖民统治时期,将英国国王曾经获取的印度皇帝头衔视为一次政治盗窃,将甘地,尼赫鲁乃至鲍斯反抗英国统治,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明确定性的反殖独立运动,进一步加强了英属印度的异族殖民政权性质。
在日常政治实践中,当印度与周边国家发生领土争端时,印度立即将自己承接了英属印度乃至英帝国的政治遗产抬出来,用英帝国作为领土声索的依据,中印边界争端和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乃至印度对锡金等地的征服都是如此,甚至提前为声索英国的联合国席位做理论准备。
而印度政权在需要建构自身政治合法性的时候,又会强调当代印度是反殖独立斗争的成果,英属印度是异族统治的殖民时期,英国君主的印度皇帝头衔是一次明目张胆的政治盗窃,是非法的。
两者无缝衔接,过渡的非常丝滑,毫无滞涩,且名正言顺。
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在君合国和历史上异族统治非常常见的欧洲,相关论述和合法性研究的成果极为丰富,像中国这样自己把自己绕进去出不来的才是只此一家。
当代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就是由于通三统理念和传统历史惯性的影响,认为承接满清的政治遗产就必须承接满清的一切,以至于为了在承接满清的一切的同时还要维系来自救亡图存的政治合法性而不得不给满清遮羞捂丑,涂脂抹粉,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把一个异族殖民政权强行妆扮成一个合法政权。
由此甚至诞生出了所谓东北嫁妆论这种荒谬搞笑的污言秽语,不说别的,日俄战争在东北爆发的时候,嫁妆在哪儿?八旗集团投靠倭寇建立伪满的时候,嫁妆在哪儿?柳条沟政策和抓关外野人充军把东北变成准无人区的时候,嫁妆在哪儿?
东北是怎么抢回来的?满清的嫁妆吗?错!是闯关东的华北农民用子宫武器夺回来的!是与出西口,下南洋,走夷方,上天山并列的一次以子宫为武器开展的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民族扩张运动!是汉地对边疆的一次伟大的再征服运动!
子宫武器夺下的领土,与异族殖民政权何干?与八旗本位政策何干?奴隶制军事僭主何干?
真要论述中国对诸多边缘领土乃至南洋的声索权利,与其去为异族殖民政权和异族奴隶主歌功颂德,不如深入研究顽强的中国人民是怎么在鸟不拉屎边地扎下根来,生存下去,用子宫武器戍边守土的,不如把眼光放在那些逃荒的农民,求利的商人,被贩卖的猪仔,去碰运气的华侨,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史观!
某些人眼光狭隘,不学无术,根本没有意识到承接领土遗产,声索主权要求和否定异族殖民政权的合法性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两者根本就不矛盾,他们的水平和视野尚不如印度。
发布于 2023-11-08 11:23・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托卡马克之冠 - 87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dingo2003 - 730 个点赞 👍
这个清史项目,其实送审稿已经流出很多了。
去年我看了一部分,大受震撼。在陈述描写同治回乱那几个臭名昭著的头目时(个人列传),有组织的屠杀汉人这种事,所谓的清史连提都没提。
分割线————
评论区不停被割,我的回复评论啥也发不出去,评论也不是我删的。
编辑于 2023-11-07 17:34・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井小凯 - 523 个点赞 👍
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不久前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以来重大成果《清代国家统一史》了。
作为中国顶级权威历史研究机构,19年建立以来首批重大研究成果,这本书对清朝这位历代王朝大一统思想的集大成者(原话如此)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清朝大一统思想有如下几点特色:
一、重新诠释“大一统”并从中确立清朝的“中国正统”地位。……清朝的“大一统”已经突破了传统“中国”和“华夷”范围,其“天下”已经拓展为包含“中外”的“天下”,视野更为宏大,且更重要的是这种观念已经由一种理想逐渐演变为现实的以清朝皇帝为核心的“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秩序。(按:这一点是通过对《大义觉迷录》的分析而得来的,属实有点儿乾隆震怒。)
第二,通过《大清一统志》的编撰来明确“大一统”天下的范围。……与传统“大一统”思想相比,清朝的“大一统”思想减少了很多理想的色彩,也更令人信服。(按:还是用的《大义觉迷录》作为论据,说实话我没看出来二者的关联性。)
第三,强调“一体”,消弭“华”“夷”之间界限,塑造“臣民”群体。……面对多民族国家的实际和传统“大一统”思想中的模糊认识,清朝统治者试图努力在弥合族群之间的差异,而其最终目的即是塑造“中国臣民”,由此弥合族群差异和塑造“臣民”就成为清朝“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对传统“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咱也不知道都死到临头了还在皇族内阁的怎么就“一体”了……)
第四,强调“大一统”,追求政治秩序的“一体化”。……实现中华大地更大范围“大一统”的清朝,则在总结前代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谋求“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一体化,进而也构成了清朝“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
如上所述,“一体”是清朝统治者经常使用的词汇,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尽管“满洲根本”是其国策,而“因俗而治”也时常出现在史书记载中,并被不少学者视为清朝边疆治理的总方针,但对“一体”的追求也是清朝国家治理中无处不在的,即如雍正皇帝所言……(后边又是《大义觉迷录》,我凑这难道是乾隆元年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当然,这书最让人绷不住的就是全篇大气层,一切话术都是高屋建瓴似乎站在珠穆朗玛峰上高度指出的,比如认为剃发易服是有利的,理由是促进了国家“大一统”的进程……如果没记错,这可能是1911年以来第一次官方肯定剃发易服政策吧?
想来这本书的站位应该是以国家主权和国家大一统为最高利益的,凡是有利于国家大一统的,以及保护国家主权的,都是绝对正确的,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大一统,至于剃发易服或者其他起义导致的杀戮,那只是为了保护国家主权和大一统的代价而已,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而《清史》目前所谓的不尊重人民的观点,其实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那样,该写的没写,而恰恰相反——不该写的写了。
实际上《清史》的问题在于过于强调清朝的多元化,没有强调大一统之下的清朝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的历史,这是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清史的预期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这是落入了欧美等西方别有用心的学者对于清史的恶意解读(即“新清史”)窠臼。人民史观应该强调清朝对中国统一的贡献,而不是歌颂抗清、反清等对国家统一的抗拒和破坏等行为。
总之,清朝是统一的、权威的,不存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不存在以满制汉、以汉制回等等,也不存在边疆多元化管理,清朝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创的辉煌文明,而不是分裂的、对立的!一定要牢记两个核心:统一高于一切,团结高于一切。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不利于统一的话更不要讲。
所以,你觉得现在这个《清史》,符合上述要求吗?
编辑于 2023-11-07 08:56・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宁南左侯 - 4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安吉拉-琪6503874800 - 423 个点赞 👍
清史怎么修,其实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历史课本上,清朝怎么写,这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99.99%的人,对于清朝的第一认知,来源于历史教材。
这帮人的屁股歪了,比修史的那帮人,更可怕。
发布于 2023-11-07 09:3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独钓寒江雪 - 41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黑火 - 4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刚猛直男冽凛 - 3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力可斩钢 - 323 个点赞 👍
本回答解读新清史/内亚史观的真正毒性,以及与民族史观冲突,并尝试解读为何中国近代落后这一李约瑟难题。
新清史和内亚史观表面上不一样,实际上内核却是一样的,皇汉的理论表面上和新清史一样,实际上内核却是不一样的。
皇汉和内亚史观都否定清朝是中国。
新清史和内亚史观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满人牛逼的不行,不同之处在于内亚史观是直接就表示满清入关就是一个异族征服史,而新清史管这叫民族融合,盖上了遮羞布。
新清史和内亚史观的核心在于:内亚民族对汉人注入武德。
即内亚民族高贵,汉人有优劣性,酱缸的不行,需要武德充沛,精神高贵,原始丰饶的内亚民族对汉人注入武德,减轻汉人身上的劣根性。
这一套玩到极致,就是日本近代内藤湖南等学者搞的那一套“解毒论”。汉人是有毒的,需要内亚武德给他注入解药。
说白了就是为日军的侵略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因为日军显然将要扮演这个所谓的内亚民族的角色。
他们还搞了另外一套理论“元清非中国”。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皇汉喜欢的东西吗?我要告诉你,有些东西表面上相似,实际上完全不同,有些东西表面上不同,实际上完全一致。
日本人的内亚解毒论,是汉人低贱有劣根性,内亚民族高贵。
而皇汉的观点则相反,汉人王朝是古典时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技术进步。异族统治打断了这一切。异族统治时期是类似于西方宗教统治时期的黑暗中世纪。
我们只需要看技术进步和识字率就可以了。
知乎上有一个人参与修著他们县志,发现清朝初年他们那里的识字率断崖式下滑。
明朝时期,官府全力兴办的社学。
在被称为天下第一清官,明代宗到明孝宗年间的杨继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
《明史·杨继宗传》:“成化初,……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也有规定,15岁以下都能入学,“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这些史料可以佐证明朝对推行民众教育的力度。
朱元璋大诰鼓励乡学。
清朝政府时期,强化对私塾教育的管控,限制普通百姓的学习活动。清代《大清会典》规定:“凡私立书院,不问私、公、寺、道之名,皆禁止”。 这一规定导致了许多私塾的关闭,使得普通百姓难以接受基础教育。
明朝识字率的说法,从10%,15%,20%都有,难以计算。
清朝灭亡前四年,识字率0.7%,清朝自己统计的。
不要说标准高,清朝预备立宪计划提高识字率的方法就是兴办简易识字学堂,教人迅速识别最简单的字,由此预备立宪九年后,把识字率提高到5%。说白了,他这个识字的标准定的并不高。
ps:伪满洲国官员之女,内亚史观历学家,美国人罗友枝表示,清朝末年男子识字率为45%,女子2%到10%!!!
而建国初的识字率为20%,甚至有人说最富裕的省份识字率也到不了18%。
退一万步说,就打清朝末期识字率比明朝高,咱们来看技术。
来看技术。
李老师的图偷一下 元朝统治时期是缓慢进步。
明朝呢?连英国科技历史学家李约瑟都赞不绝口。称明朝科技与西方没多大差距。
“曲折发展”,是全书唯一一处贬义词。连蒙古人时期都还在缓慢发展。
清朝到了中期干脆不提了。
△到了后期人们打仗把吴三桂儿的大炮打捞出来,效果不错,“开道破城”。
△吴三桂的装备还算好的,明朝的火炮都出来了
△连我们戚继光大将军都露了脸儿,仿制戚继光所使用的大炮,真可谓是科技进步靠考古。
△你以为这就是下限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元朝时候的都来了。而且评价还挺高,实力防守。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大名鼎鼎的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差别,他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不错,那些传教师的记录也记载了明朝士大夫等人对于西方的技术很感兴趣,频频和他交流。
崇祯皇帝更是拿出大把银子来装备了新军。
传教士利玛窦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李约瑟夸完中国后又问:为什么中国突然落后了呢?“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注意一下李约瑟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的一种肯定,他怎么不问为什么不在非洲,中东,印度,日本美洲?
马戛尔尼访清后,在自己的书中写到:“当我们大踏步向前时,他们正在【倒退】成可悲的野蛮人。”
我在这里总结成三个问题。
①清朝的本质是什么?
新清史:多元一体
内亚史观:多元多体,互相独立,满人在上
皇汉:蛮族入侵,汉人亡国。还有你这个多元一体,是以汉人为多数,满人为主体的多元一体吗?中国没有什么几元几体,只有天朝体系
②满清入关意味着什么?谁代表先进?
新清史/内亚/解毒论:给劣等汉人解毒来着。满族是拯救者。
皇汉:入关意味着蛮族入侵,意味着神州陆沉万马齐喑全面倒退。汉人统治的时期是中国的古典时代,满族压根就是通古斯蛮族黑暗中世纪。
③清朝为什么能赢?
内亚/新清史:满人牛逼,天命归清,汉人腊鸡,历史必然。
皇汉:历史有其关键节点,汉人内讧导致满人捡漏。小学生趁着泰森躺在病床上偷袭得手,自己也没想到。满人是抱着入关抢一把和动不动退回东北的想法来的。
④为什么近现代落后?李约瑟难题何解?
内亚/新清史:因为汉人腊鸡,腐化内亚民族,误我满清巴图鲁。
皇汉:黑暗的中世纪蛮族统治窒息了汉人的发展。明朝时期双方技术交流频繁,连李约瑟都赞不绝口,以至于好奇为啥汉民族突然就拉垮了?
编辑于 2023-11-07 05:4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夏尔 - 321 个点赞 👍
知乎上有一个经典的日经问题:我国的版图到底是继承于清朝的,还是解放军解放的?
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难回答,如果要在“继承于清朝”和“解放军解放”二选一,毫无疑问应该选后者,毕竟清朝和解放军之间还隔着一个民国,而且民国还有好几个版本,有北洋的,有广州的,有南京的,你不可能跨过它们,直接把领土的法理追溯到清朝。
就我个人而言,我国领土的法理来源,首先当然是本朝自己,功劳占70%;其次是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有功,跻身五常,功劳占10%;再次是北洋政府,通过权谋维持了表面上的五族共和,撑住了民国的场子,功劳也占10%;最后是各个古代王朝,共同瓜分剩下的10%,给我们提供了“自古以来”的底气。也就是说,所有的古代王朝加起来也就相当于蒋记民国的贡献而已,更别说单拿出一个清朝了。
之所以要降低古代王朝的贡献,是因为古代和现代的统治逻辑不一样,古代是君权神授,自上而下的构建国家,而现代是主权在民,自下而上的构建国家。我们从古代转型到现代,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这一过程中,清朝更多的扮演了反派角色,所以当然不能让它捞到太多的功劳。
然而我自己的看法并没有什么用,那些修清史的人似乎要把清朝的贡献无限拔高,都已经21世纪了,还在拿着几百年前的封建史观编写历史,甚至连二王三恪的那一套都玩不明白,试图让大家相信现在的领土法理都是清朝所赐——我都不用提别人,你就去问问蒋光头答不答应?你一个封建王朝,功劳还能超过我二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总司令?娘希匹!
编辑于 2023-11-06 15:4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宇宙战神郭奉孝 - 264 个点赞 👍
怎么说呢,以后还是不要嘲讽对岸的“阿嬷是自愿的”了,回旋镖打到自己身上是很疼的。
这个问题下已经有知友提到这本著作了,具体情况见下面这个回答:
我再补充一些书里的其他内容。
===========
1、五胡乱华是大一统
刘渊是大一统的代表。
五胡乱华表明夷狄也是大一统。
淝水之战是南朝破坏五胡的大一统。
2、隋唐是五胡的继承
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就是明证。
3、辽金元是五胡乱华大一统的延续
辽金元代表大一统突破了华夷界限,华夷换位,中国成为了华夷共有之国
4、高度评价了元朝的“四等人制度”
“四等人制度”进一步发展了大一统,为大清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5、明朝的建立导致了大一统的倒退
朱元璋居然不继承四等人制度,又把大一统的发展打回了先秦时期,给大清造成了巨大困扰。
6、确认了“满洲地域论”
满洲就是地域,不是什么族群。
7、高度评价了清朝的“剃发易服”
“剃发易服”进一步发展了大一统,是种花民族诞生的前提。
8、高度评价了清朝的“满城”
满城也是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否定满城的,都是美国新清史。
9、清朝统治者不避讳自己是“东夷”
大清的大一统,突破了华夷和中外的界限。
编辑于 2023-11-08 14:06・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君山银针 - 263 个点赞 👍
我是70后,眼睁睁的看着万人唾弃的满清,变成了被到处吹捧的盛世明君,
看着清史项目,就像看着当年南明那些烂事一样让人堵心绝望,
亲自下场写回答评论区对线,最后和众多皇汉一样炸了号,参与得越多越久,才越能体会到对方的强大。
看到这个消息,不管是真是假,也算是黑暗中的一点点曙光吧。
之前华夏无论被多么黑的天笼罩几百年,炎黄子孙最终都能拨云见日,
这次咱们也许同样能再次降妖除魔。以告慰为了推翻满清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邹容,陈天华,等等,如果清史背叛了他们,他们就会被迅速污名化和妖魔化,就像辛亥革命者们的自称"皇汉"一样。之前写过一篇纪念吴樾烈士的文章,一直没有发表过,随着被炸的号和其他几百篇草稿一起灰飞烟灭了,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吴樾烈士有很多种全身而退的方法,但是他却从容坚定的选择了抱着炸弹和满清一起玉石俱焚,因为他觉得,推翻反动的满清是一刻都不能耽搁的,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推翻满清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在给满清定性的舆论战中,我们仍是同样的绝望,甚至是更加的绝望。
编辑于 2023-11-07 00:14・IP 属地法国查看全文>>
马尼奥 - 263 个点赞 👍
作为一个业余的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完全不懂哈。我就想问问下面这几个问题,清史编纂委员会都是怎么写的。
1,七大恨之前,努尔哈赤最重要的身份是什么?少数民族首领还是大明武官?
2,四川到底谁屠的?
3,南明是什么地位?
4,满城是什么性质?
5,太平天国什么性质?
6,同治回乱什么性质?
7,东北,是不是清国带来的嫁妆?
8,满洲国什么性质?怎么评价满洲国的溥仪?
9,新疆是什么地位?
10,怎么评价康熙祭拜朱元璋?
11,怎么评价蒙古人的地位和对待蒙古人的政策。
12,怎么评价朝贡体系。
随手写的几个问题,我确实挺感兴趣的。希望知道的人介绍一下哈。
发布于 2023-11-06 14:4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天生吾侪 - 25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树懒先生 - 2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非人哉九尾 - 2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衣上酒痕 - 207 个点赞 👍
看了这些谈大清法理的,你们真的明白什么是法理吗?
所谓的法理,直白点,法理就是可以在冲突中动员群众,让他们愿意去死的说头。满清活着的时候,都对群众没有任何动员力,还被群众用各种暴力起义,非暴力不合作,等等手段针对,谈他的法理??
你要真的是他的法理延续,只能证明你是反动派而已。
编辑于 2023-11-07 23:31・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山海经异兽图 - 159 个点赞 👍
前三十年摒弃(汉)民族本位叙事,以阶级叙事作为国家法理根基。
后三十年搁置阶级叙事,转向民族叙事,但民族叙事存在无法调解的核心矛盾。
即民族叙事如何处理汉族的问题,是否坚持汉本位?否定汉本位就是否定客观事实,是对基本盘的彻底否定。而承认汉本位,那边疆民族分裂主义又如何处理?所以当局只能闭口不谈,似乎除了身份证外世界上没有汉族这个概念。
陕甘回变是进步还是反动?出于阶级叙事,其是进步的,而国族叙事下,其反抗大一统又是反动的,而反抗满洲政权,又是进步的,而图图汉人,又是极其反动的。
归根结底,如果将立国法统诉诸历史传承,那华夏民族的主体性是无法回避、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后三十年摒弃阶级史观这一首要的建国法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前三十年只有阶级史观,只是民族史观的矛盾小得多,毕竟日本军国主义的步枪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注定要面对如何统筹具有不同文化、宗教和血缘的群体这一巨大难题。
编辑于 2023-11-09 01:26・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牛肉咖喱西红柿